
2023年院士增选已经落下大幕;今年院士增选,可以说是历届增选中,比较干净的,争议也不多;是院士增选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,这是最让人欣慰的地方。
2023院士增选中,也有遗憾的地方。有南袁北茹之称的茹振刚教授,手握国家科技一等奖竟然评不上院士,被很多人鸣冤叫屈,都在问为什么?
茹振刚落选工程院院士,很多人归结为他太老实了,不懂得“人情世故”,不愿意去结交有投票权的学术大牛,最终落选;非常的可惜。(茹振刚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,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教授,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,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)
相比茹振刚落选,实际争议更大的是屠呦呦、华为人与饶毅校长。他们落选院士,引起的争议更大,他们所做的贡献,可不比茹振刚小,也一样落选了;典型的欺负老实人。
屠呦呦的历史贡献,不要多说的。她是国内首位自然学科诺奖获得者,主要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;她完全是本土培养的科学家。她没有留学背景,但是她获得全世界的认可。她没有当选院士,可能是两院院士增选上一个最大的梗。
华为人,这是一个群体;它是国内企业在应用科技上,在世界舞台上唯一拿得出手的企业(勉强还有一个中兴),剩下的科技企业,都是窝里横的,出海只有被虐的份。
华为最大的贡献是把国内芯片设计能力提升到世界同一水平,还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系统;全球5G技术的重要贡献者之一;这里有无数科研工作者,在默默奉献。最为代表的有徐文伟(麒麟芯片)与王成录(鸿蒙系统)。
就他们二人的贡献,怎么说也可以进入工程院士大名单的,然而也失败了,原因如出一辙,还有太老实,不善于搞交际。
饶毅落选院士,实际是有争议的。很多人说饶毅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,也是事实,但是比饶毅更差或者差不多的人,为什么可以当选院士呢?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。
饶毅未能当选院士,按照饶毅的说法,就是不愿意去游说,让一些人钻了空子,给阻击了,随后申明不再参选院士。
饶毅的贡献,是把一些行业内幕捅出来。他是经历者,比一般人知道的多;把一些幕后的东西,直接明牌了。
笔者观点
不管什么制度,都会有异议的。有争议是好事情,只要把规则说清楚,摆在明面上,大家按照标准来就可以。这次有漏洞,下一轮补全就可以;好的制度就是这样来的。最怕的就是面对指责,要证据,或者装聋作哑。
德高望重是对有重要贡献人的一种尊称。希望我们的院士增选,规则越来越透明、开放;选上的都是“德高望重”之人,都是本行业突出贡献者,让一些科研大牛不留遗憾。
